如何管理好情緒呢?
這是一個很難、很難的事情。
我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歷。某一個時刻,也許是憤怒,也許是緊張,也許是恐懼——大腦一片空白,短暫失去了思考的能力,放任自己做出一些非常愚蠢的事情。過後,又不得不去收拾這些爛攤子,為後果買單。
原因很簡單,人的大腦中有兩套系統,分別負責處理情緒和思考。這其中,前者的處理速度遠遠快於後者。因為情緒的本質是一種應激反應。我們接收到外界的強烈刺激,導致激素水平的劇烈變化,從而產生一系列的感覺和應激行為——這就是「情緒」的整個過程。
紐約大學的神經學家Joseph LeDoux研究認為:我們一切經由感受器接收的刺激,在大部分情況下,會傳遞到大腦皮層,進行復雜的分析和理解,再由大腦皮層指揮杏仁核等部位進行反應;但少數情況下,這些刺激會經過間腦直接傳遞到杏仁核,產生即時的、不受大腦控制的反應。前者就是所謂的「理性系統」,後者就是「情緒系統」。
在遠古時期,快速的情緒處理對我們是有益的。它可以立刻幫我們判斷環境,並命令身體作出最適宜的反應。比如,恐懼可以提高反應速度,激發「逃跑」行為;憤怒可以集中精力,使自己進入「正面對峙」狀態,等等。
在物競天擇的原始社會,能存活下來的,往往是反應速度最快、最能適應環境和變化的個體。這就導致了我們對「情緒」的偏愛,被一代代地保存和傳遞下來。
但是在現代社會,我們處在一個秩序井然、每一步都需要適應規則和理性的環境裡面。如果我們任由情緒壓制理性,那就和數十萬年前的老祖宗無異。
當我們面臨情緒激烈波動的時候,如何避免被情緒支配呢?
最重要的一點,是調整我們的認知。。
舉個例子:QQ聊天的時候,對方說了一句「呵呵」,對大多數人來說,這句話都意味著嘲諷和不屑,帶著負面的色彩,所以很多人會感到不快。但是,另外一個人可能會這樣想:他(對方)為什麼要這樣表述?他是不是不知道這個詞的特殊含義?他是不是有別的意思?
同樣,一個簡單的任務做砸了,有些人會覺得「我怎麼又搞砸了,我真是沒用」,從而灰心喪氣;有些人則會這樣想:「為什麼這麼簡單的事情也會失敗?原因出在哪裡?是不是事先對這個任務的評估出了問題?」
同樣的事情在知乎上也很常見。比如說:你寫了一個關於游戲的回答,提到了某款比較小眾的游戲,評論裡有人留言道「這也能叫游戲?」這個時候,很多人的直覺可能是「他在嘲諷」,於是自己回應的語氣也不客氣起來。但有沒有這種可能呢:這不是一個反問句,而是一個疑問句,他的意思實際上是「這為什麼能叫游戲?」這樣一來,你的回復肯定就會溫和很多。
這就是面對同樣的事情,通過調整我們的認知,來達到控制情緒的目的。
更典型的例子是這樣的:面試的時候,如果我們對這個職位特別看重,往往會異常緊張,手心出汗,心跳加速,臉色蒼白,身體也會變得僵硬,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不允許我們出錯,因此提高了整體的喚醒水平。這時,解除緊張的方式是什麼呢?往往不是告訴自己:不要緊張,要淡定——這樣反而會強化「緊張」的信念;最好的方式是告訴自己:「這個職位沒什麼重要的,就算失敗了還有一大堆候選,我來這裡面試是看得起你們,就算面試通過了要不要去上班還兩說」……諸如此類。甚至可以刻意找出這個職位的缺點,降低自己的期望值。
這樣一來,在我們的認知裡,它的重要性就會大大降低,我們緊張的情緒也會緩解。
在我們的生活中,「負面信念」非常常見,而且往往是不合理的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「不當歸因」(或曰歸因偏差)了——我們會把一些事情,錯誤地歸結於某些原因,盡管這些原因和結果之間很可能並沒有因果關系。
比如:
這麼簡單的事情我都搞砸了,是不是說明我很蠢?
他為什麼對我態度這麼差,是不是因為他不喜歡我?
他連這麼簡單的任務都做不到,是不是因為無能?
諸如此類。
但實際上,真實的情況很可能是:
這件事情搞砸了,是因為其中有一個非常容易疏忽的陷阱;
他的態度不好,是因為連續熬夜,狀態差,心情不佳;
他完不成布置的任務,是因為性格不適合,缺乏經驗。
但是我們就非常容易把這些事情,都歸結到「人」的身上。原因很簡單,我們對於「內在」的信息,比如性格、感受、特質、喜好等,遠遠多於「外在」,所以,我們的大腦經常會高估「內在因素」的重要性,低估「外部環境」的重要性。
所以,當你產生小情緒的時候,用你的理性仔細想一下,思考得全面一點,很多時候,問題就能迎刃而解。
當然,這裡又產生一個問題:
情緒跟理性是相悖的。都已經情緒激烈了,還怎麼理性思考?
最簡單的方法,永遠告訴自己:先別動,倒數十下再說。
情緒往往是瞬間急劇攀升,並在短時間內到達一個頂點。只要捱過了這個頂點,高漲的情緒就會開始回落。所以,當你察覺到到達這個頂點的時候,告訴自己,先等一下。
無論你是憤怒,還是緊張、激動、羞愧……永遠不要在最衝動的時候作出任何行為,先停下一切行動,在大腦裡默數十下再說。
大多數情況下,10秒後,你就可以開始進行理性的思考了,並且,你通常會對剛才的狀態感到震驚,會很慶幸約束住了自己。
這個方法,需要平時有意識地進行鍛煉,將其內化為一種本能的條件反射。
也許今天同學(或者同事)說了一句話,讓你有點不快,先別回答,先在心裡默默從1數到10,再說話。直至將它變成一種習慣。
情緒的爆發並非有弊無利,很多時候,過多的壓制,反而會造成壓力增大和血壓升高,對身體並沒有好處。
所以,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,進而在生活中做到游刃有余,也是需要學習的一種技巧。
當然,這就是另一個問題了。